中國公共圖書館<台灣:1976蔣經國>
清同治11年(1872),江瑞安人許拙學辦心蘭書社,「定議之初,人約二十家,家先出錢十五千,合三百千,購置書籍 ...... 於是鄉里皆知有書社。長江以南,漸有仿行者」。
光緒二年(1876),愛新覺羅‧國英即構藏書樓五楹,取名共讀樓,邀各方嗜古者,暇輒往觀。國英,字鼎臣,吉林人,為滿洲世冑,敏而好學,曾為粵東鹺使,治績卓著。公餘輒蒐羅書籍,凡二十餘年。據光緒六年(1880)所刻《共讀樓書目》,國英自序
「時 值髮捻回各逆滋擾,半天下版籍多毀於火,書價大昂,藏書家秘不示人,而寒儒又苦無書可讀。余早有購藏書籍之志。同治甲子[3年(1864)],勸同志諸君 子共立崇正義塾,嗣屢蒙恩,握廉捧所餘,獨以購書。光緒丙子[2年(1876)],於家塾構藏書樓五楹,顏曰共讀。其所以不自秘者,誠代子孫未必能讀,即使能讀,亦何妨與人共讀,成己成人無二道也。」
《書目》末附條規引曰:「予今久遠,倘有不肖子孫擅將書攜出樓,則散亡必速,汝等亦當體吾聚人藏之艱難取。」出發點目的還是為了自己
共讀樓藏書,總計3,200餘種,25,000餘,法帖430餘冊。
闡述公家立書院、藏書院、書籍館之事:
1. 鄭觀應〈藏書〉
2. 馬建忠〈擬設翻譯書院議〉
3. 康有為〈上清帝請大開便殿廣設圖書館〉
4. 孫家鼎奏請官辦書局
5. 刑部左侍郎李瑞棻奏請推廣學校摺
6. 王韜〈廣設香海藏書樓序〉:「夫藏於私家,固不如藏於公所。私家之書,積自一人,公所之書,積自眾人。私家之書辛苦積於一人,而或子孫不能守,每嘆聚之難,散之易。惟能萃於公,則日見其多,無慮其散矣。」
7. 光緒23年(1897),北京通堂設圖書館<從日本傳過來>,並制定了會章十二條。中國有據可查最早使用「圖書館」一詞,並制定章程的圖書館。
8. 光緒26年(1900),徐樹蘭捐銀八千六百餘兩,購郡城西地一畝六分,議辦「古越藏書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告成,次年對社會開放。東邊的地一定比西邊的好
第十三節:要寫姓名、書名,再給你一塊牌子,每本書有三塊牌子,還書時再把牌子拿下來。還要填借書單。 第十四節:只有六十個座位。 第十五節:自九點至十一點止,自下午一點至五點止。 第十六點:坐特定的位子。 第十七點:樓上藏書,樓下觀書。 讀書只能讀一本;書借來了可以抄,但筆硯要自備。 讀書時不要聊天、談政治。抽菸喝茶請自備。 <墨子>刻了四顆印章 四庫全書(北四閣、南三閣)杭州文瀾閣內允許讀書人到此看書並抄書。
9. 光緒29年(1903)冬,在杭州東城的杭州藏書樓改名為浙江藏書樓,並移建於大方伯裡。其書目按經史子集分類,有甲乙兩編, 甲編計4,492種67,360餘卷, 乙編1,077種2,570餘冊。其「閱書借書章程」
曰: 無論進士舉人、貢監生童,但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樓閱書借書。
清宣統元年(1909)前後,地方大吏上奏請求創設省圖書館,似乎成為風氣:
1. 山東巡撫袁樹勳奏請山東省創設圖書館
2. 山西巡撫寶棻奏請山西省創設圖書館
3. 浙江巡撫增韞奏請浙江省創設圖書館
4. 湖南巡撫龐源書奏請湖南省創設圖書館
5. 雲南提學司葉爾愷奏設雲南圖書館
6. 廣西巡撫張鳴岐奏請廣西省創設圖書館
7. 奉天總督徐世昌等奏請建設黑龍江圖書館
8. 安徽巡撫馮煦奏採訪皖省遺書以存國粹並設圖書館
9. 直隸總督陳夔龍奏為前署提學使盧靖捐建圖書館請獎
10. 張之洞<書目答問>請求設立京師圖書館
京師圖書館成立後, 民國5年(1916)3月,教育部通令,「凡國內出版書籍,均應依據出版法,報部立案,而立案之圖書,均應以一部送京師圖書館求藏<典藏>,以重典策,而光文治。」
民國15年,教育部訓令各縣「凡商店出版及私人著述圖書,應以四部送各省教育廳,由廳分配。以一部呈部,轉發國立京師圖書館,一部逕寄國立編譯館,二部分存各省立圖書館,及各該地方圖書館。」
光緒31年(1905)在湖南省成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 是為官辦新式圖書館之首聲。
西元1912年,台灣成立第一座私立公共圖書館
當代
在 中國來說,公共圖書館取決於具體城鎮的大小及當地政府的投入,圖書館的狀況及藏書量相對會有很大的差別。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相
比,中國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起步較晚,總體來說財政投入匱乏,廣大人口中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使用嚴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據統計,中國平均每46萬人口才 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總共3000家公共圖書館中有600多家全年無一分購書經費,全國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僅為0.27冊。全國公共圖書館持證讀者數 582萬,僅佔全國總人口的0.47%,美國這一比例是2/3,英國是58%。美國每1.3萬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美國共有近12萬個各類圖書館,其中 公共圖書館有9445個,大部分在社區鄉鎮),英國和加拿大每1萬人左右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德國每6600人一家,奧地利4000人,瑞士3000 人」。
據調查,中國「公共圖書館一項,在農村幾乎就是空白,普及率僅為5.9%,90.3%的農村居民表示當地沒有任何可供借閱圖書或音像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體育設施的缺乏使農村居民的業餘生活非常單調,影響了生活質量。」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大部分是在省、市、縣、鄉等地域劃分的基礎上由政府投資建立的,依次分類為:國家圖書館、省級圖書館、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城市圖書
館、教會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音樂圖書館、青年圖書館、醫院圖書館、監獄圖書館、工具書圖書館、盲人圖書館、軍隊圖書館。
中國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是1929年由中國科學社建造的明復圖書館,現為上海盧灣區圖書館。杭州圖書館是目前中國對讀者開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將近90%的面積接待讀者。
The
best reading for the largest number at the least cost.
對讀者「最好(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改變)」的服務;擴展圖書館以服務「最多數(只要館藏有人讀就好)」的讀者;管理的準則「最少費用」
沒有圖書館的日子也過得好, 如果資訊是重要的, 為什麼圖書館的經費那麼艱難? 如果資訊必要的, 為什麼見不到 使用圖書館的人潮。蔣總統秘錄
行政區劃
中 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自1997年以後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等四類一級行政區,自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以後共有34個一級行政區,即 23省(其中台灣省未實際管治)、4直轄市、5自治區和2特別行政區。以省、地區、縣和鄉四級架構為主,其次為省、縣、鄉三級架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