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的源起
公共圖書館的原始構想是一種慈善事業, 為了個人的理念, 憐憫不識字的同胞, 將自己的館藏公開。
館藏公開, 供不特定人士自由出入, 由地方政府建立及營運的圖書館稱為公共圖書館。1441年佛羅倫斯首開先例, 有了公共圖書館。1601年英 國倫敦近郊的Conventry郡, 是可考的第一個公共圖書館。
1616年, 明神宗在位, 滿洲汗稱帝, 建元天命, 是為清太祖。
1699年時, 英人哥爾伍(Kirkwood)建議在各教區(羅馬公教統治)普設公共圖書館, 其優點有六:
1696年, 清聖祖在位, 親征噶爾丹。
1817年時, 英格蘭北方曾構想: 三公里之內就有公共圖書館可用, 每個村落至少有五十本書。(相當於現在的5千本書)
1813年, 清仁宗嘉慶在位, 禁鴉片。
19世紀以前, 英國對公共圖書館的熱心, 並未成功, 主要的原因有二:
英國的公共圖書館並不是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意願, 中下階層的民眾體認經由閱讀的教育是改善生活的唯一途徑, 強烈的要求, 才有公共圖書館。工業革命→1848年:地方有權建立公共圖書館
美國的公共圖書館一直要到1833年才形成, 新罕布什爾州匹得堡成立第一個鄉鎮圖書館, 稅金支應服務 , 完全免費。然而,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仍有75,000,000美國人處於不良的或完全沒有公共圖書館服務。
1848年, 稅金支應, 自由出入的公共圖書館(Free Library V.S
Loan Library), 正式成立於英國。
民主思想也是發展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觸媒, 英國的上層社會也認同公共圖書館的價值, 它的公職人員支持公共圖書館, 認為對民主制度有正面的意義。
然而, 各種證據顯示, 十九世紀中葉的公共圖書館運動, 並非源於民眾的需求, 而是少數人的發起及熱心。
處於不良的或完全沒有公共圖書館服務。
光緒時代(受梁啟超影響)在湖南成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 臺灣也早有總督府圖書館, 但是近代的公共圖書館發展, 還是要從十二項建設說起。先有縣級的文化中心, 再有鄉鎮的圖書館, 最後才顧及社區的活動中心。文化中心:要素1.演藝廳2.音樂廳3.圖書館
清同治11年(1872),江瑞安人許拙學辦心蘭書社,「定議之初,人約二十家,家先出錢十五千,合三百千,購置書籍 ...... 於是鄉里皆知有書社。長江以南,漸有仿行者」。
清 光緒二年(1876),國英即構藏書樓五楹,取名共讀樓,邀各方嗜古者,暇輒往觀。國英,字鼎臣,吉林人,為滿洲世冑,敏而好學,曾為粵東鹺使,治績卓
著。公餘輒蒐羅書籍,凡二十餘年。據光緒六年(1880)所刻《共讀樓書目》,國英自序 「時值髮捻回各逆滋擾,半天下版籍多毀於火,書價大昂,藏書家秘不示人,而寒儒又苦無書可讀。余早有購藏書籍之志。同治甲子[3年(1864)],勸同志 諸君子共立崇正義塾,嗣屢蒙恩,握廉捧所餘,獨以購書。光緒丙子[2年(1876)],於家塾構藏書樓五楹,顏曰共讀。其所以不自秘者,誠代子孫未必能
讀,即使能讀,亦何妨與人共讀,成己成人無二道也。」
《書目》末附條規引曰:「予今久遠,倘有不肖子孫擅將書攜出樓,則散亡必速,汝等亦當體吾聚人藏之艱難取。」
共讀樓藏書,總計3,200餘種,25,000餘,法帖430餘冊。
闡述公家立書院、藏書院、書籍館之事:
光緒23年(1897),北京通堂設圖書館(從「日文」借過來的),並制定了會章十二條。中國有據可查最早使用「圖書館」一詞,並制定章程的圖書館。
光緒26年(1900),徐樹蘭捐銀八千六百餘兩,購郡城西地一畝六分,議辦「古越藏書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告成,次年對社會開放。
光 緒29年(1903)冬,在杭州東城的杭州藏書樓改名為浙江藏書樓,並移建於大方伯裡。其書目按經史子集分類,有甲乙兩編, 甲編計4,492種67,360餘卷, 乙編1,077種2,570餘冊。其「閱書借書章程」
曰: 無論進士舉人、貢監生童(讀書人),但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樓閱書借書。
清宣統元年(1909)前後,地方大吏上奏請求創設省圖書館,似乎成為風氣:
京師圖書館成立後, 民國5年(1916)3月,教育部通令,「凡國內出版書籍,均應依據出版法,報部立案,而立案之圖書,均應以一部送京師圖書館求藏,以重典策,而光文治。」
民國15年,教育部訓令各縣「凡商店出版及私人著述圖書,應以四部送各省教育廳,由廳分配。以一部呈教育部,轉發國立京師圖書館,一部逕寄國立編譯館,二部分存各省立圖書館,及各該地方圖書館。」
光緒31年(1905)在湖南省成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 是為官辦新式圖書館之首聲。
The
best reading for the largest number at the least cost. 要給讀書的人看
沒有圖書館的日子也過得好, 如果資訊是重要的, 為什麼圖書館的經費那麼艱難? 如果資訊必要的, 為什麼見不到 使用圖書館的人潮。
中下階層的人民,汲汲於每日的營生,沒有機會為未來打算,亦無暇休閒與喘息。
美國的公共圖書館以教導美國的生活方式(移民)為首要目標,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以移風易俗(好書)為職志,
換句話說, 政府企圖藉著 公共圖書館控制人民, 運用公共圖書館改變人及其行為, 就像教育一般。
公共圖書館是提高道德、社會和智能標準的地方
公共圖書館的若干資源, 祗供特定人士使用, 或者排拒特定人士使用, 或者登錄使用者的資料
對於公共圖書館的目標, 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affirms that libraries are fundamental to a thriving
democracy民主, culture
and economy.
The library is a platform平台 for self-development, a
gateway to knowledge and a catalyst水晶球 for the
imagination. - 1998英國首相 Tony Blai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